許多年輕朋友都會對於「改變世界」有所憧憬,過去我在擔任許多創業導師或商業競賽評審時,也看到許多年輕人會以社會設計或創新回主題。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,台灣人是一個樂於助人跟溫暖的族群,然而在這個理念下,很多年輕人卻太過往「作公益」思考,而忘記的在創新的同時要兼顧永續性跟商業性。
當我們有個想要改變社會的想法時,其實要先找到那個根本的大膽的目標,要更多的以解決問題為導向,而不是專注於自己想到的方案。怎樣兼顧以具體方法為依歸,同時又可以建構出永續而且符合商業邏輯的生態系,是許多社會設計與社會創新團隊面臨的課題。而近期由天下文化出版的《精實影響力》就是很好的解答。
社會創新家教你創造影響力
這本書的作者張安梅,是曾經任職於蘋果、谷歌等矽谷企業的美國社會創新專家,這本書深受到《精實創業》所影響與啟發。書中引用了精實創業書中的五個步驟,建立假說、建立MVP、驗證、測量與學習、轉向或堅持。並且套用在社會設計與創新的框架中闡述這些觀點。
在其中,張安梅以價值、增長與影響的目標來組織他的論述。在價值這章節中,他舉例說明了如何設計最小可行產品,來為利害關係人帶來價值。透過快速地迭代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,不要吝於推翻自己過往的假設。而在成長這章節中,他闡述如何從1到100,讓設計的方案快速的推向規模化。
而影響力篇的篇章中,他帶領我們如何思考衡量帶來的社會影響與價值,這往往是許多社會創新與設計團隊忽略的。就是如何量化自己的成就,明確的說明自己的果效為何,讓宏大的願景成為擁有可以落地的方向。最終在改變體系的章節,他探討了社會創新領域中,運用精實創業方法可能面臨的挑戰。因為社會創新組織大多與非營利組織型態生存,與一般商業化的公司模式不同。
找到屬於你的影響力價值
我很喜歡這本《精實影響力》,在於他是一本輕鬆好讀的書。書中具體舉了很多實際的案例,最有趣的是橫跨了許多不同的國家,從美國的教育,到非洲當地的醫療等等,分享了許多他在美國國際開發署遇到的人事物等等。而這本書中也對於許多現況有些批評,比如對於許多社會部門追求虛華的指標提出批判,稱其有如傳染病一般擴散。
作者認為,社會創新不僅僅要有價值假設,還要把成長當成基石。在社會發展領域中,這些工作不只是產品設計或者專案管理,但這些商業的思維卻能大大的協助社會設計領域發展,並且成長茁壯。然而,受限於資金來源跟既有組織結構,想要在社會部門實施創新也確實不是簡單的事情。但照著這本書提到的各種方法跟案例,我們可以很好的融會矽谷創業的方法,實際應用於社會設計與創新。從最小可行概念開始,直面利害關係人,不斷修改測試跟迭代,這個工具論讓我們人人都有機會更好的實踐社會創新。
這本書我覺得不只適合非營利組織的夥伴,也很適合所有想要在生涯中創造影響力,帶來價值語改變的朋友們,一起了解怎樣透過社會設計跟創新改變世界。